找到相关内容2124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行愆法师:佛学问答

    时候,虽然环境不好,也觉得如意,感觉时间过得很快。再者,我们念佛因就和佛相应,我们的心当下就和佛打成一片,现前就是佛了。我现在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,就是菩萨。乃至行五戒十善就与善道相应,存有贪嗔痴...  行愆法师:佛学问答  如何减轻业障   问:若知自己业障重,应如何是好 ?   答:若知自己业障重,主要是以忏悔和发愿来消除。忏悔是将自己以前身、口、意业所作不如法、不合规律的行为以及思想...

    行愆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074746.html
  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述义

    说法。 第三段,由“佛告须菩提”至“则非菩萨”止。凡成佛也必要有资粮,譬如出门要带食粮本钱方才可以就道,度众生是成佛的资粮。众生有外众生,即胎卵湿化等四众;有内众生,即是自己的无明,由无明发挥贪嗔痴...穷尽的。 要世上一个病人也没有了,医药就用不着了。佛法正是如此。佛法的五明,一是因明,是说一切辩证法,分别邪正真伪的理,是论理学。二是内明,明自家心宗佛性,专讲人生内在的学问。这两门,是自己的功夫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476149.html
  • 藏密素食观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一众生,其过失大于自己亲手杀死十众生。 “啖饮血肉可令增上,依凭此类食物可引生五种烦恼。” 不过,若环顾我们的生存实际,大家一定会无奈地发现,每逢佳节庆典时,都有大量的众生成为了某些人快乐、...实际上却仅有教法而已,证法已经失毁。在这样恶劣的浊世,大多数僧人为五毒烦恼所转;将父母众生血肉这样的罪业食品作为主食;积累起财产来比在家人还精勤;建立许多大寺院时,屠夫们也知道这些僧人只要想吃肉就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3076324.html
  •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

    的愿望。三界实在像一个牢狱,不过范围大一点而已,从无始以来没有办法超越,没有自由,不得解脱。叫我们把家庭看作枷锁,也确是事实。至于物质享受,一定勾起贪嗔痴的烦恼,所以佛教诫弟子以苦为师。清苦容易...即造业,既造业已,必堕苦。 这几句话说明修行人如不能往生,必定堕落在轮回受苦,这个苦是指涂苦报而言。能否离苦得乐,其关键即在真信。佛在华严经上说:信为道源功德母。说明信为入道的根源,一切功德皆由真信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0276683.html
  • 见护法师:佛法与科学之印证及启示

    发现,也是令人惊讶之发现,在佛法中早已了知。仔细思考之,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。任何一宗教或哲学理论,恐皆难以找出如佛法中这么多与现代学术相应之处。   、佛法对科学之启示   不但是在佛法中,...人类的病完全消除吗?佛法言,病由业生,业由心生,病乃是由心中之贪嗔痴,转为伤人伤己之行为(造恶业)而起。   故虽然从前难治的疾病得到控制,人之恶业未停,则新的疾病一定会层出不穷。治身病是标,治心之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0576901.html
  • 略论菩萨弘誓与留惑润生

    心的口行叫做口行慈,有慈悲心的意行叫做意慈,检视日常生活中身囗意的心迹,便可知行者有没有慈悲心。”(注)   然而,什么是慈悲心呢?从信法师认为一般学者并末确实了解慈悲心,所以不知如何发慈悲心,作...。   (注二) 同注一,页十上。   (注) 同注一,页十上。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 然文中对于人乘菩萨之“留惑润生”与“众生不尽誓不成佛...

    尤惠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0779106.html
  • 真知在佛门——收听美国之音有感而作

    的贪、瞋、痴,就定会有那么一天,每一个人都能同释迦牟尼一样,彻底地掌握宇宙、人生的真理,解脱尘世间的种种烦恼和羁绊。届时,不需要借助于任何的工具,人们就可以逍遥宇宙了,所谓“不动道场遍十方界,身含...探寻宇宙、人生的奥秘,又怎能避免瞎子摸象的错误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来呢?    “考证”的误区   诚然,科学家们对于真理的追求精神是值得称颂的,但他们的做法却是不一定可取的,因为对于外星智慧的问题,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279190.html
  • 新眼光读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的《选择本愿念佛集》(1)

    ,不能除淫;有能除痴,不能除淫恚;有能除,不能除先世罪。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、种种罪。”(T25.108c)《大智度论》的这一段话,是可与慧日慈愍的观点相互印证的。   既然“念佛”是所有的...净土经耳!”   关于法然上人“阐教”,即诠释佛典的方式,杨仁山指出,他的朋友、真宗僧侣南条文雄的诗稿中,有:“断章取义大师眼,经之要二三策”等语,可说是 “深知本宗教旨者矣!”杨仁山认为,所谓“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579197.html
  • 白话—印顺导师之成佛之道

    会以诵经、拜忏念佛之功德来为所有有情祈福,尤其是施设蒙山施食或瑜珈焰口,就是为饿鬼道中众生持咒施食并救脱他们脱离恶道。   众生之所以堕入恶趣中,则是由于众生以贪、嗔、痴为根本,而造作种种不善...定于所缘,不会驰散;(此四为安住所缘之过程)五、调顺,以心安住于一境,不被五欲、及男女之色相所诱惑,且内心能柔和调顺;六、寂静,若内心起不善法即不正确之寻思,及五盖之烦恼时,即以正定之力而制服它们,...

    宏正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1679378.html
  • 清凉国师澄观

    德圆,入一尘而一心净。千化不变其虑,万境顺通于道。契文殊之妙智,宛是初心。入普贤之玄门,曾无别体。失其旨也,徒修因于旷劫。得其门也,等诸佛在于一朝。谛观一尘,法界在掌。理深智远,识昧辞单。...(838),享年一百二十岁;、《释氏稽古略》卷说,始见他于则天万岁通天元年(696),开成三年(838)入寂,世寿一百四十三岁以上;四、《隆兴编年通论》卷二十五说,他于开成三年(838)三月六日...

    郑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1780225.html